关于粽子,原来还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
公元前278年,秦军攻破楚国京都,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,心如刀割,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,于五月五日,在写下了绝笔作《怀沙》之后,抱石投汨罗江身死,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。
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,在每年的五月初五,就有了龙舟竞渡、吃粽子、喝雄黄酒的风俗,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。
屈原的这种爱国精神不愧被称为一种大爱,世间有大爱为之敬仰,也有民间小情为之动容。
相传古时候,端州有一对青年男女,女的叫阿青,男的叫阿果,情深意笃。但阿青父母认为阿果只是一介书生,无财无势,不允许女儿和他相爱。为此,阿果立志发奋图强。这一年大考又到,他打点行李赶赴京城。
清晨,阿青赶到,送上连夜用冬叶包裹的糯米绿豆饭团,叮嘱他一路珍重,勿忘双方情意。阿果高中状元,皇帝欲招为驸马,阿果不从。皇帝怒而囚之。
阿果每日抚饭团而泣,公主奇之,阿果曰:糟糠尚不弃何况饭团乎?公主大受感动,遂放阿果归乡。阿果和阿青终成仙眷。
后人发现用冬叶包着糯米、绿豆、猪肉等材料做成的饭团味道甘香可口,遂纷纷仿效,及至后来,更成了端州年关时家家必备之物。裹蒸者,“果青”也。
钵老头阿婆为了让更多的人品尝到粽的鲜香味美,阿婆纯手工粽子,采用当地特有的粽叶、水草包裹,原料主要以糯米、红豆、猪肉为主,取大缸用猛火煲7至8小时可食,热食时清益扑鼻,入口松化爽滑甘香,为表达自己深深的祝福与关爱,在端午这样的日子里更是不能或缺的一道美味。